专家发言集锦

发布时间:2018年6月25日

       未来科技创新的趋势是什么?中国科技创新进行到怎样的程度?浙江又在这个科技创新体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智库建设在科技创新这盘大棋中落子的意义何在?

      5月26日,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将在杭州拉开序幕。24日,年会首场活动“中国科技峰会——中国科技智库论坛” 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钱塘江畔,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科技前沿领域的专家坐而论道,我们来一睹为快吧!

 

杜祥琬:

1、信息网络与人工智能、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清洁能源、生物科技、空间海洋等领域研发投入密集,全球科技创新热点形成两大集群。

  • 以泛在智能、移动互联、高速高效为特征,以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以高效生产和融合服务为导向的技术集群,正在开创智能化时代;
  • 以绿色低碳、精准集约、安全健康为特征,以新能源、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为核心,以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生活为主题的技术集群,将塑造绿色经济和生物经济新业态。

两大技术集群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各领域的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格外受到重视。

2、融合未来网络、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技术等新技术,构建“人-网-物”互联体系以及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泛在智能信息网络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3、新材料、信息技术与先进绿色制造技术融合,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标志的新一轮工业变革。

 

吴朝晖:

1、北美、欧洲、东亚三足鼎立之势将重塑全球创新格局。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世界上首个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00万的国家。中国板块的崛起将影响原有的格局。

2、新时代科技创新体系更强调基础研究和原创引领,科技创新方式更加突出改革导向和问题导向,科技创新只指向更加体现国家意志和战略意图。

3、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要素:核心是原始创新,主体是创新人才,载体是科研平台。

4、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创新主体,基于相互之间的共生、互生、再生关系,通过协同联动和放大增益效应,进而形成具有动态适应能力的独特生态优势。

5、建成一批享有国际声誉的学术高地、创新平台和智库,高校成为科技与文化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6、科技创新工作不是“闭门造车”,必然要求消除“孤岛”现象,在开放合作中不断激发创造力、提升创新力。

 

龚克:

1、联合国秘书长科学咨询委员会(SAB)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成立并主持,旨在向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其他机构提供意见。其成员构成为约20位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众多领域中国际知名科学家。

2、SAB功能具体可概括为: (1)、加强科学与政策之间的联动;(2)、确保在联合国系统内的高级别政策讨论中恰当反映最前沿、最严谨的科学;(3)、与联合国相关各机构进行合作协商,提出建议;(4)、涉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计划的实施重要性提出建议;(5)、进行相关智力支持工作;(6)、确定联合国系统外中的知识缺口;(7)、确定具体的评估项目;(8)、就在公众对科学的接触、理解方面的相关事宜提供建议;(9)、为民主的全球治理提供帮助;(10)、其他。

3、SAB共举行了五次会议,提交了十二份报告,达成了四点共识:(1)、工作的角度应是“科学”;(2)、要帮助联合国系统的决策;(3)、充分重视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4)、积极听取秘书长、各机构、私营部门的意见以及公众的意见建议。

4、通过交流,所形成的共同认可的重要性建议:增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支持是极端重要的;联合国对于促进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具有特殊的责任;在增强科学与政策的互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应引入文化的维度;SAB的工作应保持其跨学科的特质并且促进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工程的良性互动。

5、SAB的会议成果可以概括为五点:(1)讨论修改了关于科学在SDGs中的角色的文件;(2)提出了对于秘书长关于2015年后议程的综合报告的评论;(3)提出了秘书长关于大数据的报告的建议;(4)提出了关于就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建议;(5)对作为制定气候变化政策的基础性文件做出了评论。

6、智库建设的想法与建议:(1)独立性问题:“批示”评价不可取,要克服“只立足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2)多样性问题:如资深/新锐、公共/私营、男/女;(3)充分性问题:如何时可以切入、会议何时召开、会后工作如何具体展开等;(4)全球性问题:如何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5)公开性问题:智库最终是要接受公众的检验。

 

孙其信:

  1. 过去中国的农业生产要求是单位面积生产更多的粮食,因此在化肥、农药的投入上较高,但现在我们正在朝着高效、安全的目标发展,这就需要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在黑龙江的水稻种植中,易出现一种名为稻瘟病的病症,往往需要使用农药才可以解决,但如今通过生物防治技术的使用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可实现基本不用农药的目标。虽然产量可能会从原来的100斤下降至800斤,但杜绝了农药的使用,农产品品质更好,价格也更高。
  2. 种业创新是农业科技的制高点,目前我国种业技术自给率基本都在90%以上,最高的可达95%以上,对外依赖少。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生育期的“癌症”,它不仅会导致小麦产量低,还会使小麦带有毒素,影响到视频安全和食品营养。我国在培育出抗病品种后,有效地改善了这一问题,用生物技术的方式替代农业,也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性。

但在养殖技术等部分领域,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还处在跟跑阶段,如目前奶牛产业仍大量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

  1. 在高校也出现不少智库形式,目前中国60%以上的科技产出都来自高校智库,相信随着高校科技型智库的不断发展,它们将对脱贫攻坚等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克服的问题,提出前瞻性研判,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孙其信:“两山理论”引领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孙其信校长在序言中从基本原则、生态文明体系、绿色发展三方面简要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出“两山理论”。基本原则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生态文明体系包括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等,而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在正式的演讲中,孙校长首先系统阐述“两山理论”内涵和历史背景。最早是在2005年8月15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两山理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然后指出“两山理论”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意义。“两山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规律理论的具体化和发展,是对社会生产力总体发展方式的认识飞跃,是统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接着提出“两山理论”是新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指南。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面临重要转型,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耕地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水资源严重缺乏、农业面源污染及环境恶化。农业发展转型的方向为绿色发展,中共中央十九大也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到2017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大力推广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最后就以中国农业大学的实践为例论述了“两山理论”引领农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实践。一是发挥多学科优势,组织农业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不仅牵头全国农业领域科技创新联盟,比如农业绿色发展创新联盟,又探索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比如苏州循环农业研究院。二是发挥高端智库作用,为农业绿色发展建言献策,学校成立了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为代表的三农发展高端智库,政策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三是发挥人才聚集优势,制定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有安吉县现代农林发展规划、浙江莲都国家农业公园总体规划、北京市平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贵州锦屏龙池多彩田园农文旅产业发展规划、灵丘县全域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四是发挥科技引领,推广农业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其中作物肥药减施增效技术推广引起国际关注,小麦绿色节水技术得到示范推广,水稻绿色、有机农业关键技术示范推广,葡萄绿色、有机农业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农田精量高效灌溉技术与装备,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绿色发展关键技术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与示范。五是培育绿色农业产业,助力精准扶贫,包括培育农业绿色特色产业支撑贫困县经济发展,创新乡村贫困户与城市家庭无缝对接,传承小农户绿色生产方式。六是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支撑农业绿色发展,通过“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绿色技术零距离入户。

总之,“两山理论”自诞生以来便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十多年来,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浙江吉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农业也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实现成功转型,走绿色发展之路。中国农业大学将继续在“两山理论”指导下,秉持“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依托学校学科、人才、技术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春法:科学文化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内涵、因素与路径

观点一:世界科技强国是一个综合现象,不能依单一方面或领域的指标来衡量!世界科学强国不是世界科学中心或世界科学强国,世界科技强国也不是世界专利强国,世界科技强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是一个综合现象,不能依单一方面或领域的指标来衡量!

观点二: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都伴随着科技强国的兴起和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机遇、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科学家群体、经济基础、文化等要素是影响一个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方面。

观点三:从我国当前的形式来看,不缺少成为科技强国的机遇、科研成果、科研人才、经济基础,最缺的是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科学文化!

 

报告主要从什么样的国家才算世界科技强国、怎样才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中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还要做出怎样的努力三个方面解读科学文化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内涵、因素与路径。

 

一、什么样的国家才算世界科技强国?

如何理解科技强国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如何理解科技强国,是世界科学中心(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 25% )?科技人员占比大?经济大国?

世界科技强国的标志是什么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强国是应有之义,但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得有内容,得有标志性技术。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

世界科技强国是一个综合现象,不能依单一方面或领域的指标来衡量!世界科学强国不是世界科学中心或世界科学强国,世界科技强国也不是世界专利强国,世界科技强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是一个综合现象,不能依单一方面或领域的指标来衡量!

世界科技强国=世界科学强国+世界技术强国+世界创新强国+世界经济强国?

1.拥有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家或科学家团队,集中于世界一流研究机构或大学,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方向上有主导性的话语权;

2.产生一批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方向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或科学突破,成为新科技革命策源地;

3.推出一批能够改变技术轨道的颠覆性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技术方向,进而实现产业化;

4.在新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催生新产业革命,形成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产生一大批世界水平和规模的新企业、新产品;

5.新企业和新产品催生出新的主导产业,促使一国沿着新的技术轨道上发展成为一代世界经济强国,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6.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科技发展的国别专业化特征。

二、怎样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都伴随着科技强国的兴起和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机遇、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科学家群体、经济基础、文化等要素也是影响一个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方面。

总体来看,国家干预下稳定支持的社会环境,能够抓住重大机遇;专业的处于最佳创造年龄的杰出科学家群体集聚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和大学之中,能够引领科学方向;重大科技突破之间的非均衡发展,相互激荡,彼此促进;坚实的经济基础,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能够及时实现成果转化;良好的科学文化,能够引领科学家以及整体社会的思维方式,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三、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还要做出怎样的努力?

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最优路径是从以技术引进为主的第一阶段,逐步过渡到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的第二阶段,再过渡到以自主开发为主的第三阶段。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

中国将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我国新的科学理论作基础、相应的新生产工具出现、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调整并形成新的规模化经济效益等产业革命的重要因素正在加快积累和成熟中,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综合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中国培养出了新一代的本土企业家,企业技术引进经费和R&D经费2008年下降到15.2%,2014年下降到4.2%。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吸引了770亿美元风险投资,中国在2015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中国对隐私和反垄断规则带来的本土优势,流入中国的风投数量的整体趋势增长以及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列世界第二位;高被引用数量论文数、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比例都很大;2012年以来,R&D经费支出逐年增加;我国科技人才年轻化、高学历化水平较高。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主要问题是水平和结构,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人才政策需要完善,教育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革。

我们科技总体上与发达国家比有差距,要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到二〇五〇年都不可能赶上的核心技术领域,要研究“非对称”性赶超措施,在国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优势就没有政治上的强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功夫。

对当下的中国来说,不缺少机遇,不缺少科研成果,不缺少科研人才,经济基础不薄,最缺的是科学文化!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包括对价值理念的坚持和追求,对思维方式的引导,对科研行为的规范,对科技评价的规范,对科研成果应用的规范,科学共同体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世界科学中心崛起皆以科学文化变革为前提和基础。支撑世界科技发展的制度创新往往源于科学文化理念的引领。由科学文化演变而来的科学传统构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基于惯例的科学文化是促成科技人才成长提高的关键因素。一个以鼓励人们避免犯错误为导向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科学文化对决策者的影响直接而重要!

重要日期